食品安全新闻,守护民生底线,共筑健康餐桌
4 2025-04-05
以下是近期关于食品安全的几条新闻:
1. 乐事薯片含有致癌成分事件:乐事薯片因被曝含有致癌物质TBHQ,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乐事公司回应称,添加TBHQ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且其使用量并未超标。尽管TBHQ本身有毒性,但在合法范围内的使用并不会构成直接威胁。
2. 德国Kaufland卫生丑闻:德国Kaufland的多个分行因卫生问题引发关注。调查发现,48家商店存在严重的卫生缺陷,包括冷藏货架的肮脏、冰柜的缺陷、鸡肉表面的粪便细菌等。此外,还发现对食物保质期进行篡改的行为。
3. 中国暂停美国两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鸡肉产品中多次检出我国法定禁用药物呋喃西林,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海关总署决定暂停这两家企业的禽肉产品输华。
4.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保障食堂用餐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将于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旨在为食堂用餐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5. 最高法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案件处罚机制:最高法将进一步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案件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6. 杨国福麻辣烫食品安全问题:杨国福麻辣烫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江苏苏州某门店被曝出菜品区出现活鼠,监管部门已责令商家停业整顿。
7. 黄焖鸡食品安全事件:杨铭宇黄焖鸡被曝光后厨卫生乱象,包括使用隔夜食材和剩菜回收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国务院食安办已对涉事门店挂牌督办。
这些新闻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监管措施。最近食品安全的话题可是热得烫手啊!咱们一起来聊聊,看看这些新规新标准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吧!
还记得那些密密麻麻、看不清的食品吗?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手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让食品焕然一新。比如,《预包装食品通则》就增加了数字的标示要求,让食品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是不是听起来就高大上呢?这样一来,咱们买食品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上的小字了,尤其是那些视力不太好的长辈们,也能轻松读懂食品信息。
你知道吗?《预包装食品营养通则》也进行了大升级。这次优化,主要是为了让营养更清晰、更直观,帮助咱们更好地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比如,以前那些“零添加”的食品,现在可不能再误导消费者了。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样一来,咱们在购买食品时,就能更放心地选择那些真正健康的食品了。
对于宝宝们来说,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可是非常重要的。新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就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了更精准的营养支持。比如,新增了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六大产品类别,让宝宝们能够得到更专业的营养呵护。
食品安全,消毒灭菌也是关键。新发布的《消毒剂》标准新增了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的要求,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使用安全。而《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则明确了不再使用复原乳生产灭菌乳的要求,让咱们喝到的每一滴牛奶都更加放心。
最让人兴奋的是,新标准还推出了数字。以后咱们买食品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品数字,同时可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这样一来,咱们在购买食品时,就能更全面地了解食品信息,再也不用担心被误导了。
以前,咱们买食品的时候,总是要费劲地找到保质期,然后自己计算是不是很麻烦?现在,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比如“保质期至2025年12月31日”,这样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咱们再也不用自己计算了。
除了这些新规新标准,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集中用餐单位加强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供餐单位的管理。这样一来,咱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能更加放心了。
总的来说,这些新规新标准让食品安全有了更严格的保障,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心。让我们一起期待,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驾护航下,我们的餐桌越来越安全,生活越来越美好!